首页 > 清风苑 > 史鉴 正文

史鉴

帖中性情

稿件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: 2024-04-19 10:07:41

  喜欢读古人的手帖,那些隔了遥远时空的书法作品,一点一钩、一撇一捺铺陈于绢帛、古宣或花笺之上,在已呈烟丝黄的质地中,不但有章法有美感,亦有静气与古意,还有提笔悬腕沉浸其间的真心真情。入眼清凉,宁心静神,读上一阵,亦感觉简素清白,浑然忘我。

  渐渐发现,古人留下的手帖,多涉及宴饮、品茶、清谈等话题,原为魏晋时期士大夫在亲友之间传递赠送的便条或“手账”,因内容的随意、轻松、直抒胸臆,很是让人喜爱。手帖一般是随性而作,精短、快捷,极是爽利,顿成绝品。有谈吃喝的,有谈患病吃药的,想来古人的确率真、自然,随手拈来即成文章。下雪了写《快雪时晴帖》,揭不开锅了写《乞米帖》,云淡风轻时书《清和帖》,天热了则写《暑热帖》……哪怕闲言碎语,也是乱琼真金。

  当然入笔最多的,是写给友人的那些手札,问安、赠别、忆旧、倾诉……殷切关心还有深深的思念,因是信手写下,概无拘束,莫不是真情流露,直抵人心。至今读来,拂去岁月的厚重尘埃,依然能触摸到人性的温暖,其间的情愫似能将古雅的墨迹化开,让人深深喟叹,感慨良深。

  苏轼留下过一个简单的帖子《功甫帖》,是他任杭州通判时写给密友郭功甫的告别信,二行,九字,“苏轼谨奉别功甫,奉议”。作品结构紧密、一气呵成,用笔沉着、粗犷有力,历代藏家对其评价甚高。

  东坡传世手帖四十余件,好几件是给世交好友杜道源或其子杜孟坚的,《啜茶帖》曰:“道源无事,只今可能枉顾啜茶否?有少事须至面白。孟坚必已好安也。轼上,恕草草。”该帖写于元丰三年(1080年),东坡被贬黄州,心情郁闷晦暗,此时的他最渴望友情的火光来烘干自己潮湿的心。当时第一个来看望的,就是一江之隔的杜道源。这封看似平淡的邀约函,寥寥数语,寻常闲话,其实饱含了对友人的感激与依恋。貌似漫不经心,实则用笔劲道,丰秀雅逸,骨力通达,神采奕奕,朴实平淡中有真情在。

  草圣王羲之留下的法帖同样充满深情与温度。行书《奉橘帖》云:“奉橘三百枚,霜未降,未可多得。”极简洁,没下霜呢,送你三百枚橘子,不多。又有草书《黄甘帖》:“奉黄甘二百,不能佳,想故得至耳,船信不可得,不知前者至不?”送你黄柑二百枚,不太好,应该已到你那里,未得到回信,不知送到没有?两三行字惜墨如金,却也在平淡之中蕴含了真情,对友人的关爱溢于言表。而长途运送的嘉果也因这份至诚情怀更加甜美。看似寻常,只因有了这美妙动人的帖子,市井烟火也变得雅致风趣。哪怕时空流转,手帖稍有湮损,仍旧风流宛在,令世人艳羡不已。

  细细研读留存至今的传世法帖,不只间架结构中流淌着中国审美的密码,墨迹笔锋间飘逸出千年不散的书法之魂,内容气质上同样有温度有情义,有寒暖有抚慰,有人生种种的爱与温馨。(朱秀坤

>>><<<